共享经济应避免一哄而上
日期:2017-07-04 14:53:16
第一财经发表社评文章指出,近几年,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共享经济如雨后春笋般,资本与科技相结合在改变民众生活习惯的同时,一哄而上地无序发展,造成资源浪费、影响公共秩序甚至触及法律红线,值得警惕。
继上个月悟空单车宣布倒闭后,近日3Vbike宣布将停止运营,成为第二家倒闭的共享单车,颇为讽刺的是,两家倒闭的共享单车公司均有90%车辆丢失,这些让业内和大众都不得不开始思考行业的未来发展之道。
共享单车是一个新生业态,最初的摩拜单车去年在上海登场时,“亲民”的租金,解决城市通勤最后一公里等问题,以及契合共享经济的热潮,可以说受到民众一致好评,也得到了政府方面的支持。
然而,随着“烧钱”模式开启,这一切开始变味,2016年即有至少25家共享单车品牌汹涌入局。这些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,一边大量投放共享单车,一边实行免费骑行吸引用户。以上海为例,市区大部分路段共享单车已经超负荷,但相关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并没有停止投放,由此带来随意停放影响交通和道路畅行的问题,不断招致指责之声。而对于车辆损坏和不规范骑行、停放问题的处理,以及12岁以下儿童使用缺乏制度设计上的防范,均显示其社会责任的缺失。
类似的情形也曾发生在网约车行业,并出现于共享住房的民宿短租行业。滴滴、快的、优步中国此前曾陷入“恶性竞争”,一度让曾经的“黑车”摇身一变成为网约车,不但对出租车行业形成了负面冲击,且逐渐违背共享初衷。日前,上海市松江区两户商家将公寓改成短租房按日出租,被警方查处,引发业内对于“共享住房”边界问题的讨论。
文章表示,从经济学角度看,共享经济一哄而上的发展模式似乎有其缘由。传统经济时代有“数一数二法则”,互联网打破区域分割之后,逐渐演变为“赢者通吃”,即第一名赚的钱比第二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要多很多,第二名赚的钱比第三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要多很多。因此,滴滴、摩拜等以共享经济为名的互联网企业,为建立垄断优势获得市场定价权,可谓不惜一切。
然而,这种以邻为壑的竞争模式,与共享经济的精神可谓渐行渐远。恶性竞争不但浪费资本,在势均力敌之下极有可能两败俱伤,公司、用户乃至社会,都难以成为获益的一方。更有甚者,由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,还有可能损害社会公众利益,如“黑车”加入网约车、极端情况出现打车难;共享单车乱骑乱放影响正常交通,诱发交通事故;短租行业触及法律红线,损害正规住宿行业利益。
而且,尽管“烧钱”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捷径,但长远来看,立于不败之地还得依靠优质的产品或服务,以及可持续的盈利模式。因此,对于企业而言,应提升社会责任意识,完善规则制定,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时,要避免陷入鹬蚌相争的竞争格局。
用户在共享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大众自觉缺失,反映出民众对公共行为责任感整体不高,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十分必要,近几十年也一直在进步,但质变非朝夕之间。因此,政府应介入监管,对损害公众利益行为进行惩戒,诸如将个人公共行为计入征信系统,作为未来信用的重要参考,引导民众维护公共秩序。
文章最后表示,共享经济无疑应该予以肯定,不仅可改善民众生活方式,也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只是当发展开始无序时,应及时纠正并积极引导,从社会公众、企业到政府,都有责任参与其中。
(来源:中评网)
文章链接: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 http://www.ppzhan.com/news/Detail/47045.html
继上个月悟空单车宣布倒闭后,近日3Vbike宣布将停止运营,成为第二家倒闭的共享单车,颇为讽刺的是,两家倒闭的共享单车公司均有90%车辆丢失,这些让业内和大众都不得不开始思考行业的未来发展之道。
共享单车是一个新生业态,最初的摩拜单车去年在上海登场时,“亲民”的租金,解决城市通勤最后一公里等问题,以及契合共享经济的热潮,可以说受到民众一致好评,也得到了政府方面的支持。
然而,随着“烧钱”模式开启,这一切开始变味,2016年即有至少25家共享单车品牌汹涌入局。这些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,一边大量投放共享单车,一边实行免费骑行吸引用户。以上海为例,市区大部分路段共享单车已经超负荷,但相关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并没有停止投放,由此带来随意停放影响交通和道路畅行的问题,不断招致指责之声。而对于车辆损坏和不规范骑行、停放问题的处理,以及12岁以下儿童使用缺乏制度设计上的防范,均显示其社会责任的缺失。
类似的情形也曾发生在网约车行业,并出现于共享住房的民宿短租行业。滴滴、快的、优步中国此前曾陷入“恶性竞争”,一度让曾经的“黑车”摇身一变成为网约车,不但对出租车行业形成了负面冲击,且逐渐违背共享初衷。日前,上海市松江区两户商家将公寓改成短租房按日出租,被警方查处,引发业内对于“共享住房”边界问题的讨论。
文章表示,从经济学角度看,共享经济一哄而上的发展模式似乎有其缘由。传统经济时代有“数一数二法则”,互联网打破区域分割之后,逐渐演变为“赢者通吃”,即第一名赚的钱比第二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要多很多,第二名赚的钱比第三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要多很多。因此,滴滴、摩拜等以共享经济为名的互联网企业,为建立垄断优势获得市场定价权,可谓不惜一切。
然而,这种以邻为壑的竞争模式,与共享经济的精神可谓渐行渐远。恶性竞争不但浪费资本,在势均力敌之下极有可能两败俱伤,公司、用户乃至社会,都难以成为获益的一方。更有甚者,由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,还有可能损害社会公众利益,如“黑车”加入网约车、极端情况出现打车难;共享单车乱骑乱放影响正常交通,诱发交通事故;短租行业触及法律红线,损害正规住宿行业利益。
而且,尽管“烧钱”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捷径,但长远来看,立于不败之地还得依靠优质的产品或服务,以及可持续的盈利模式。因此,对于企业而言,应提升社会责任意识,完善规则制定,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时,要避免陷入鹬蚌相争的竞争格局。
用户在共享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大众自觉缺失,反映出民众对公共行为责任感整体不高,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十分必要,近几十年也一直在进步,但质变非朝夕之间。因此,政府应介入监管,对损害公众利益行为进行惩戒,诸如将个人公共行为计入征信系统,作为未来信用的重要参考,引导民众维护公共秩序。
文章最后表示,共享经济无疑应该予以肯定,不仅可改善民众生活方式,也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只是当发展开始无序时,应及时纠正并积极引导,从社会公众、企业到政府,都有责任参与其中。
(来源:中评网)
文章链接: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 http://www.ppzhan.com/news/Detail/47045.html
上一篇:“限塑令”九年长成“稻草人”